str
与repr
就像引言里说的那样,Python
需要把所有类型的值转化成string
进行输出(私以为是Python
注重和人的交互,而string
是最适合与人类进行交互的数据类型),有str()
和repr()
两种方法对数据类型进行转化,str()
转化后的结果更适合与人进行交互,而repr()
转化后的结果则可以被Python
的解释器阅读,但当要转化的对象没有适合与人交互的类型时,str()
转化的结果和repr()
是一样的:
|
|
当交互的对象是人时,‘hello world’显而易见就是一个字符串,字符串代表的意思是不言而喻,或者说人更关注’ ‘内的信息,而非’ ‘本身,但是机器则不同,如果直接把hello world传给机器,他很难处理这个数据,但是有了’ ’后,Python
的解释器就知道这是一个字符串,或者也可以这么说,相较于字符串的具体内容,机器更关心的是’hello world’这个整体,所以为了保存所需要的信息,repr()
会给转化的对象加上" “。
|
|
对于这种组合类型的变量,
str()
和repr()
的结果是一样的。
12345678 'hello \n'h=print(str(h))helloprint(repr(h))'hello \n'>>>
str()
和repr()
的区别可见一斑。
表格形式的输出
|
|
str.rjust()
方法不会对该变量做任何处理。只是返回一个新的变量,字符的长度根据所给的参数确定,对齐方式为右对齐,多余的空间用空格补齐,类似的还有str.ljust()
,str.center()
等。当所给的长度小于字符串本身的长度时,这些方法不会截止数据,而是原封不动返回,这可能会破坏美观,但是总比数据破坏要好吧?如果要强制截断数据,可以用str().ljust(n)[:n]
这种形式:
还有一种str.zfill()
方法,与str.rjust()
不同,它补齐的是0而不是空格,而且它能够理解正负号的意思:
格式化输出
这是一种和C语言非常相似的输出方法,但是个人觉得更加好用:
‘{}’的内容会被format()
中的参数所替代,可以在’{}‘里填上数字来指定format()
中的位置,但是如果’{}’里的是参数,其中的内容会以被format()
中的字符替换:
还可以用’:’对输出的范围进行控制,我们输出小数点后三位的\(\pi\):
’:’可以起到固定位数输出的作用,这会让我们的输出更加漂亮: